集团产业
Group industry
国产期刊“抱团取暖”有方向还须有方法


  

国产期刊“抱团取暖”有方向还须有方法

  “因此■◆★◆★★,我国应加快推动集群化发展,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平台◆★,提高科技期刊服务的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期刊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彭斌说。

  科技期刊“小、散”不是根本,“弱”才是核心。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领域还存在一本期刊,两三个人完成从约稿到出版的流程■★★◆★“作坊式”编辑部,与之相比★■,精细分工、模块化管理的专业学科刊群,就像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可以在把握学科前沿、建立品牌、吸引优秀人才★■■★★、打造先进平台、提升优质服务上下功夫。

  “20年来,我们得到多方面支持,尤其是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的大力帮助。■★”杨蕾说◆◆★,“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告诉大家★★◆,走集群化这条路哪些方面必须做到■■■■◆◆,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哪些地方可以先‘跳过去’。”

  卓越行动计划中,单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数据表明,我国当前有276种SCI收录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排名全球第六◆★,和排名第五的瑞士(311种)水平接近,但和第4名德国(658种)差距较大。

  ■◆★★“本质上★◆★★,期刊也是一种产品,能用做产品的思维进行模块化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杨蕾说◆◆★■★。

  ■★■“科学编辑就要拜访实验室★◆◆,和科学家交朋友■■★◆◆、讨论、约稿◆★★★◆,甚至到国外去‘抢’稿子。◆◆◆◆■◆”杨蕾补充说,“10年来,我们坚持走进中国光学实验室的工作方式,每个编辑都会走访高校■★、研究所,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是和科学家‘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2022年全球OA期刊与APC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通信作者在OA(开放获取)期刊上APC(文章处理费)支出约人民币43亿元。有专家估计■◆◆★,我国每年花在发表论文和购买数据库上的钱高达百亿元◆◆■■■◆。

  “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者加入期刊编辑队伍,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更多的精力用于文字编校◆■、润色,这是大材小用了■★。”杨蕾说■■◆■◆。

  因此,《共识》涉及按照学科覆盖面进行分类,有刊群收录期刊数量★■■★★■、学科类别占比方面的定量要求;也有遵守出版伦理规范,划分旗舰刊、代表刊、新创刊等构成可持续发展金字塔模型的定性要求。此外,《共识》还对学科服务、赢利模式,专业化分工与团队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数据范围、标准与质量◆■,数据要素★★★★■,数据安全,大数据挖掘及AI赋能等维度,指出学科刊群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激光杂志社有11种期刊,60多人的团队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前期科学编辑负责稿件处理,包括初审,送外审★◆★■★,和编委主编沟通,策划选题■★■、推送宣传,策划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编校润色的事情由出版部的专业文字编辑负责◆■◆。

  当前,我国的集群化刊群基本上都建了自己的平台,并依托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周边产品■■★■◆、增值服务,对作者、读者、刊物及整个出版产业链提供服务。数据表明◆★★■■◆,我国期刊2021年经营总收入为73.69亿元■■◆◆◆◆,刊均总收入157.66万元◆◆◆★■■,其中项目活动收入8.24亿元■■■★,占11★★.18%,其他收入占45◆◆.59%。《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在引用上述数据时指出,科技期刊通过拓展相关增值服务■■★■■■,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下一步中国科技期刊产业要夯实数字产业基础■■,补齐新兴业态短板;聚焦多元知识服务,建好数字技术平台;提升传播运营能力■■◆★,拓展资本合作渠道。

  5年过去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卓越行动计划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科技期刊产业普遍存在资源分散◆■★◆、资源体量小等问题,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融入与支撑科研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难以满足我国总体科技水平提高、科研体量迅速增长的“刚需”★■★★,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突围”也任重道远。

  2019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计划以5年为周期,设立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集群化试点等项目,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共识》聚焦专业学科期刊集群建设■■,从学科刊群的内涵、运营、团队◆◆、数据库等四个方面总结行业指导意见■◆★■★★,梳理实际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并给出可参照的系统性方案■◆★★。■★■”杨蕾说。

  杨蕾同时强调◆◆■■★★,出版领域已经到了“AI时代”,如果各家自己建个小网站、小数据库★◆■★,且底层数据不能互通,那即使花了钱也做不好期刊的“增值服务■■★★”。

  在学科刊群建设方面,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因此杨蕾希望共享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的经验,大家一起做好学科刊群建设方面 事情◆★◆■★。

  20年前,中国激光杂志社开始探索专业学科刊群道路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杨蕾带领团队学习和研究美国光学会、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发展路径■■■◆◆◆。期间虽然走过弯路,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杨蕾发现很多同行有集群化发展的意向★■★,但并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做■■。

  卓越行动计划(二期)即将开启,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七家联合实施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提档升级方案”,以更大力度助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脱颖而出。

  杨蕾认为,以前条件不具备◆■■,建刊群需要花极大精力,现在其实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当然,扎根学科★◆★◆,进行集群化建设,集约化运营,还必须大家达成一致,共同来做这件事◆■■。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科技出版领域不论总体水平还是单刊,如果保持单兵作战模式,超越会非常困难。

  多方沟通并得到中国科协支持后,杨蕾等人制订了“专业学科刊群建设的共识”初稿◆★◆■◆,中科传媒等另外4家试点单位进行认线多位出版领域专家对初稿进行打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学科刊群建设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一进一出■◆■★,耗费大量科研经费,这被科技期刊领域称作■★◆■■“两头在外”。

  《共识》认为,集群化模式是做大做强中国科技期刊现实且成熟的路径之一。在综合性集群化模式之外■■★★■,以专业学科为牵引的刊群能植根学科一线,更能满足专家学者等用户的个性化和垂直深度需求,更易得到各学科的拥趸,便于在各学科刊群中推广和复制。

  “专业学科刊群的路我们已经走了20年。”杨蕾说,“一开始同道很少★■◆■■■,困难很多,随着一步步往前摸索,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向这条路靠近,尤其是近5年,很多人意识到学科刊群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去年年底,在中国科协支持下■■,中国光学学会出版工委会、《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共同推出《共识》。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把4本光学期刊整合为一个联合编辑部,杨蕾就开始了“专业学科刊群”方向的探索。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认为◆■■★★■,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载体以及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国际大型科技出版集团已从传统的编、印、发线性化运作流程■◆★◆,转变为利用现代平台和工具的出版模式◆■★■◆。我国科技期刊虽有与国外相当的服务项目★★◆★◆★,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足,服务深度和效果还存在很大差异◆■★。


上一篇:《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2022年)》解读
下一篇:这本邮政期刊被评为“核心期刊”!

Copyright © 2012-2023 K8凯发·天生赢家,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凯发k8注册登录网站 版权所有